校园网| English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 正文
【学习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24-06-17 【信息来源】新闻网(新)作者:新闻中心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645724417465174960&item_id=1564572441746517496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6月15日,“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山西路校区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立信研究基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权衡,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宣传处(哲社办)处长赵扬出席研讨会并分别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李君如研究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上海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正图研究员,《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编审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研讨会并做主旨报告。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研讨会。

  权衡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内容、原创性以及对人类文明价值贡献,值得每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去思考,这是推进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迫切需要,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迫切需要。具体而言,需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中国问题和时代问题为观照,处理好中西、内外和古今之间的关系;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为出发点,在充分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中加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王为松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社联在上海地区的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早期探索的紧密关系。他指出,自中国社联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通过翻译众多经典著作,构建完善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为传播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努力不仅夯实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王为松还着重强调,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一定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术对话、建设文化强国等重要指示精神,着力研究学术基础、研究实践导向、讲国际视野、讲历史维度,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做贡献。

  赵扬在致辞中指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应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融通各个学科优势资源,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积极回应上海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课题,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国家战略人才需求的结合,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将持续深化对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的扶持力度,以促进该中心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贡献新的力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主任解超教授在主持致辞环节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知识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是更基础更深层的思想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成效。知识体系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成果,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指导思想以及解释世界的终极依据。在构建中国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既要确保这一体系能够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要确保其能够深入解析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改革的成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话语解释。同时,构建中国知识体系还需深入挖掘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从而为中国知识体系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提炼实践经验,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知识体系,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动力。

  在主旨报告环节,李君如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到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去考察,认真领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概念,是破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难点和堵点的关键所在。他还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既要立足中国又要面向世界,在人民的交流互鉴中,求同存异、求同化异,适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

  张雷声从范畴和模式两个维度对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独到观点。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内涵上的变革,成功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固有观念,彰显出鲜明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标志性范畴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在模式层面的变革,有力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解读,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带来了重大的创新,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具有深刻创新性意义的内容基础。

  孙熙国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与方法”为主题,指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处理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和多”的关系,这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处理好“事和理”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最根本的路径;坚持洋为中用,秉持开放包容,处理好“中和西”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常和变”的关系,推动理论的科学化和体系化。

  邹诗鹏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包括概念、理论、话语和意识形态等层面,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基本概念的奠定是一个核心问题,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对概念进行分析,实现概念与术语的革命。

  陈恒从西方欧美的标志性事件、教材的编写权等方面,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方法论和经验指导。

  李正图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一个过程,现代化的概念、时间起点和范围问题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和思考的方向和空间。

  叶祝弟从新文科新在何处,跨学科研究何以可能,综合性期刊如何助力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路径选择。

  刘经伟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为切入点,从生命力、穿透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四个维度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思考方向。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在书面发言中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系统需要注意文明的传承,需要进行扎实的创造性研究,需要注意源和流之间的统一。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万金城研究员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相关信息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 【中国新闻网】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学者:立足中国、面...
【第一教育】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这个学术... “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党纪学习教育】文博中心和海证期货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联学活动 “伟大建党精神与新中国75年探索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
【党纪学习教育】立信会计出版社加强警示教育提升党纪学习教育质... 【党纪学习教育】校党委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研讨暨第六次...
【党纪学习教育】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联学和行走... 【学习强国】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徐汇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