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21-10/12/content_1208_13989272.htm
本报讯 (首席记者 符佳)学审计、统计专业的大学生,却主动研究起了“农民是如何使用农药的?”一项名为《农民的农药使用现状与施药行为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基于三省四地的问卷调查分析》的项目,此前一举拿下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下月还将在全国终审决赛中亮相。
2019学年的寒假,当时读大二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范佳逸回到家乡安徽宣城,在村里的农资店勤工俭学。她观察到当地农民大多是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现金,买回大量的农药。她计算了一下,发现农民对农药的投入,约占每亩总投入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农民种田利润本来就不高,还要花这么多钱买农药,而这些农药,真的有必要都用吗?”带着这些问题回到校园,她找到了自己的本科导师魏晓雁,说出了困惑,并希望能用专业的统计和会计知识来帮助农民。魏老师曾长期与农村和农民打交道。于是,课题有了雏形,随后该校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也陆续加入进来。在进一步查找文献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从农药使用角度做相关研究的论文非常少,他们便决定基于农民视角,从农药使用量、农药投入成本、施药行为三个角度探讨农药使用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020年暑假,5位核心团队成员和20多位学生志愿者带着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冒着高温酷暑在各自家乡开展实地采样,到当地统计局、档案馆搜集相关数据和素材。“身为农民的后代,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近这个群体,看见他们真实的农作和生活状态。”审计专业的大三学生许浩洋是一名00后,老家在河南安阳。为了采集到第一手的真实信息,爸爸和姨父轮流陪他进村,从乡里乡亲开始着手调查。然而常常烈日下奔波一天,许浩洋最多也只能收集到十来份问卷。但是许浩洋和团队成员没有放弃,从河南安阳、辽宁沈阳,以及安徽滁州和宣城带回了2397份问卷。回校后他们在魏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尝试运用数据开展探索性研究,该校统数学院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和上海大学的一名同学也加入进来。
对本科生来说,这样的专业研究比一线调研更难。一次次完善、一次次推倒重来,让魏老师感动的是,每次她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群本科生总是回答:“老师,我们可以再做一次,继续改进!”
如今,这一持续了两年的项目,成为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16年更名后,第一个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闯入全国终审决赛的项目。魏晓雁表示,目前项目依然不断吸纳新大一、大二学生参与,调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研究正走向深入。同学们都期待项目成果为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减量增效提供经验证据,也为监管部门加强农药监管、规范农药市场管理、提高环境效益提供决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