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汇报》刊发党委书记解超教授题为《坚持“两个结合”开辟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两个结合”有力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质,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创造性地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充分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解超近日出版专著《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贡献研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脉络和现代难题出发,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从理论维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进而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解超还发表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本硕博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等文章,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人才培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来破解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难题,并在更高层面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而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我校以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立信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立信分中心、中国知识体系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智库为依托,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多篇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文汇报》以及《澎湃智库》等重要新闻媒体。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力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促进“数字+实体”深度融合》,诠释了如何依靠发展数字经济打破产业边界,有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从数字经济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将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不仅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需求动力,为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供给平台。杨力还发表题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章,实证考察不同类型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以及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提出完善金融供给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军华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学习先人开拓 启迪来者奋斗》,通过学习研读《复兴文库》,深刻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民族复兴中勇担时代重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刘经伟教授在《解放日报》发表的文章《在坚持自信自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徐光寿教授在《解放日报》发表的文章《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和马振江教授在《文汇报》发表的文章《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调了“六个必须坚持”是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共同富裕和精神富裕。潘辉副教授在《澎湃智库》发表的文章《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数字贸易枢纽港的五个建议》和谭娜副教授在《澎湃智库》发表的文章《数字时代下,如何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探讨如何在临港新片区打造数字贸易枢纽港先行示范区,以及如何打造数字时代下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注重发挥研究中心与智库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上海经济社会改革实践贡献立信智慧,引导教师在重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撰写决策咨询专报,在“两个结合”和社会服务上主动担当作为,打造立信品牌,传承立信特色。